《创京东》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京东》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本《创京东》读得澎湃,就如同对面坐着刘强东,不急不缓的告诉你京东创业之路,不过14年的京东,却感觉经历了40年的巨变,不是沧桑巨变,来不及沧桑,裂变中生存,我的眼中,京东不是伴随电商的应运而生,而是创造独有的电商风云。
创业之艰无需复述,然而经验之谈如获至宝。
快速学习能力比经验更重要。刘强东本人就是个案例,就像有“吸星大法”一样吸纳知识、理念、人才,如若不然,一个草根起家的京东,又怎能立足于当下。竞争优势不是向上游要利润,而是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来提供价值。同样在高速发展的公司里,决定一个人发展空间的是快速学习能力,而非过往经验。这对年轻人是忠告,也告诉我们经验既不是优势也不是借口,学习能力能让经验积累,也能让经验成为过去。
战略远景。谈起京东,核心竞争力是仓储、是物流。然而,京东起初是走了弯路的。前几年,上海库房分别在七八个园区里,彼此没有协同,也不好匹配,如果单量增了,不够了,就增加一两万平方米的面积,结果弄出了很多独立库。这是战略上的短浅,当京东迅速扩张时,自己没有建立足够的仓储物流能力,又没有第三方能够满足这样的条件,会十分难受。“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我想到了集团提出的“大仓储、大物流……”,这句话起初出现在职代会工作报告中时,我们这些“门外汉”是不理解的,然而,当借助京东的眼睛看到了历史和现实的重叠,也能从懵懂中惊喜于战略的艺术。我们打造大仓储、大物流,可能是因为我们会预测到当我们的业务呈几何形态增长时应对自如,也能在业务还未达到时通过代储代运创造价值,当然也可能是在铺垫和扩张我们不可替代的仓储物流网络,无论是出于什么,我们都可以惊喜掌舵者的高度和远见。
承认伟大。现在无论何时打开网页,都能看到自己的商品在哪里,是什么状态,由哪个配送员负责,电话是多少。看起来简单的信息显示,背后是京东信息系统把所有流转都记录下来,需要订单系统、仓储系统、分拨系统、配送系统、站点管理系统、配送员信息系统等打通联动,才能实现每一条信息的准确呈现。现在淘宝也有这样的功能,甚至于20xx年春节,集团在给广大员工配送福利豆油时,我们也能清楚的追踪得到,这项功能已经成为标配,然而,这是京东在20xx年发起,20xx年最早实现的。就像任正非说过“我们不向美国人民学习他们的伟大,就永远战胜不了美国”。越是呈现在终端的便捷化操作,背后越是无数艰难的公关,这种伟大的思维、伟大的实践性,值得我们推崇并在今后的事业中复制!
企业文化法宝。30人的公司细节一目了然,300人的公司尚可事必躬亲,3000人的公司就只能靠系统管理,而3万人的公司必然依托企业文化。京东10年间人数扩张到3万人,堪称是一部巨作,然而也带来了文化的稀释,京东不是神,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大企业病接踵而至,读后感新旧文化的碰撞、价值观的重组让京东意识到,需要有一种统一的意识、统一的文化来拯救京东,企业越是做强做大,就越能感到文化危机。京东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让京东每一次逢凶化吉。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绝对不是标准化的东西维持的,一定是非标准化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京东请到了第三方公司做企业文化的提炼,这跟之前京东引入的人力资源系统、九宫格管理等外部理念一样,京东包容和开放更科学、更先进的东西进来。
虽然京东“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的文化中没有“包容开放”一词,但作为读者的我却能感受到京东管理者包容开放的勇气和勇于变革的锐气,同时,我也能从《创京东》中找到九三集团的影子,有时重叠、有时分离,时间与空间不一样,但理念与思维却有相似,幸运的是,京东的历史被归纳总结,可供我们考究和学习,可以在某一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